欢迎访问立凡知识产权! 请 登录免费注册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400-686-0890

广东广州:专利申请增七成 副省级城市第一
  • 时间:2016-08-19
  • 编辑:www.lifanip.com

计划设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广州的财政科技投入是个短板,副市长王东介绍,在2014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GDP比重达不到2%,2015年为2.3%。广州力争今后补上这一短板,到2017年全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达到108亿元,在2013年基础上实现增倍,引领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加到59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预计达到2.7%。

  在视察时,有科技企业反映,尽管政府加大了科技的财政投入,但对于创业项目的扶持有点像“撒胡椒面”。举例来说,在欧美一些国家,政府对于一个前期资金需要80万美元的创业项目,可能会给予60万美元的融资补助,而国内可能只是在免租、补贴等方面给予一些扶持。

  对此,市科创委主任马正勇表示,为了解决创新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广州已设立了4个亿的中小企业科技信贷风险池,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贷款;此外,广州下一步还将计划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设立重大科技专项投资母基金,支持一些民间投资公司,风险由政府与民间投资机构共同承担,全力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企业。

  上半年专利申请量同比增七成

  进入2016年,广州专利创造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王东在汇报中介绍,2016年专利工作专项资金达到1.3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13倍。今年1至6月份专利申请量41468件,同比增长69.9%。其中发明12855件,实用新型18137件;专利授权量19117件,同比增长10%。其中发明3901件,实用新型8608件。组织推荐国家专利奖7项,广东省专利奖25项。

  王东表示,尽管目前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形势不断向好,但是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不到10%,企业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不足,研发活动整体不够活跃,缺乏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争取今年新增高新企业500家

  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存在“大多数科技资源在广州,但许多创新活动不在广州;创新成果出在广州,但许多创新成果的转化及应用不在广州”的问题。

  王东表示,下一步将重点针对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大胆改革创新。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遴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争取今年新增高新企业的数量在2015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达到500家。”

  另一方面,加快建立广东科技创新企业数据库,对企业成长全链条进行跟踪和服务,争取2020年全市科技创新企业达20万家以上,形成支持创新发展的企业集群。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在座谈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广州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着力构建“1+9”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他强调,要充分发挥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岭南文化中心地、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优势,抓住有利条件,把推动科技创新的现有各项政策落实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要通过这次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对“1+9”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落实工作进行“回头看”,切实解决科技创新涉及的资金、人才政策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要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落实人才绿卡等制度,大力集聚人才,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活力和激情。

  焦点1

  专利工作缘何呈现“爆发式”增长?

  大幅加大专利工作投入 专项资金5年增逾7倍

  近两年,广州的专利工作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何广州的专利工作可以进步神速?

  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邓佑满介绍,广州坚持两手抓:一方面,通过设立专利工作专项资金,大幅增加市财政对专利工作的投入,加大专利创造资助力度,专利工作专项资金从2010年的10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7256万元,增长7倍多;2015至2019年市财政累计将投入4亿元专利工作专项资金。

  另一方面,广州出台《广州市专利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惠及全体科技创造参与主体,促进创新主体提升专利创造质量。还推动设立并评选2届广州市“专利奖”和“保护知识产权市长奖”,激励创新。

  而在推动重大知识产权项目建设方面,广州推动了中新广州知识城获批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以及南沙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还推动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审协广东中心等重大建设项目落户广州;推动广州知识产权人才基地建设列入广东省政府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省部会商项目。

  创新质量的提升,伴随着专利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广州通过实施专利申请“灭零倍增”计划,重点鼓励申请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等措施,推动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质量。“十二五”期间,广州市专利申请量累计超过21万件,是“十一五”的2.8倍;发明专利申请和PCT国际专利申请是“十一五”的3倍和3.1倍。2016年1至7月,广州市发明专利申请量15843件,同比增长70.6%,在19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增速第一,与去年底比申请量排名跃升3位;发明专利授权量5254件,同比增长44.2%。

  有了专利申请,推进专利产业化,发挥专利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水到渠成。邓佑满介绍,“十二五”期间,广州市本级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247万元,支持专利产业化项目203项,带动企业投资8.65亿元,实现产值129.6亿;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等方面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累计95家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融资贷款21.3亿元;鼓励保险机构开通专利保险业务。今年启动设立4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将支持100项专利产业化项目。

  广州的知识产权爆发力不仅限于此。邓佑满透露,下一步,广州将突出激励创造、强化运用、严格保护三个重点,加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加快建设知识产权枢纽城市。广州将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广州市专利条例》等政策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与全市科技经济政策法规有机融合。

  焦点2

  今年“科技经费蛋糕”放在哪些“篮子”?

  19.3亿元科技经费 优先保证十大专项关键环节

  近年来,广州财政科技经费已大幅增加:从2013年的54亿元到2017年的110亿元。今年,这块“科技经费蛋糕”究竟放到哪些“篮子”里?哪些类型的企业又能从中受益?

  广州市财政局总会计师周少卿透露,2016年年初,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科技经费81.3亿元,其中市本级47.4亿元。

  围绕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实施,该局会同市科技创新委,对财政科技专项设置进行了调整优化,把2016年市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给市科技创新委的科技经费19.3亿元,按照支持内容和支持对象,优化整合为十大专项,优先保障对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入需求。

  具体为: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5.2亿元、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专项3.9亿元、科技创新平台与科技服务专项2.6亿元、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专项2.5亿元、科学研究专项资金1.7亿元、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众创空间专项1.2亿元、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专项1亿元、科技创新人才专项0.7亿元、科普与软科学专项0.3亿元、科技与金融结合专项0.2亿元。

  与此同时,通过创新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体现需求导向和市场导向,实现“两个80%(即企业承担或企业牵头承担的项目经费比例达到80%,后补助方式支持的项目经费比例达到80%),改变以往相对单一的经费投入结构,采取前期资助、后补助等多种资金支持方式,对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公益性科技事业以及需长期投入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经费以前资助为主,对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原则上采取后补助或股权投资的方式。

  “这―改革举措大大丰富了广州科技经费的投入方式,更有利于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撬动效应。”周少卿如是评价。

  但对于“前期资助、后补助”的办法,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委主任黄炯烈表示,广州的科创政策倾斜主要在后补助,但据其调研发现,不少企业反映,希望在前补助能做出更多的鼓励。

  黄炯烈进一步说明:“前补助在企业发展的起始阶段,通常在投资经费比较困难也不能判断项目是否能成功的时候。正是这时才特别需要政策提供一些支持。而后补助,对于一些大型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以及发展新项目的公司,很有意义。而对于民营的、个人的、起始创新的企业,可能前补助更有帮助,希望在政策制定时予以考虑。”

  补短板关键词1 引才投入

  年度人才投入预算达7亿元

  与深苏杭仍有较大差距

  城市科技水平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截至去年底,广州地区共集聚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两院院士35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172人,“万人计划”入选者4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897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78名。

  今年,广州通过实施广州市创新领军人才资助专项,加大创新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力度:5年内对具有良好科研背景和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内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担任应用研究和技术、产品研发重要职位的约100名高端创新人才,分别给予100万元人才经费资助。

  同时,今年将重点引进、扶持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航运航空等重点产业领域约20名创新领军人才。“目前,广州正积极推动创新领军人才申报工作,已收到120名创新领军人才注册提交资料。”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巡视员谢大均说。

  另一全新引才政策“人才绿卡”已在今年启动。谢大均介绍,目前已有超过4000名各类产业领军人才、产业高端人才及产业紧缺急需人才提交材料,申领广州市人才绿卡。

  “但从市人社局职能角度出发,我们认为,目前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谢大均坦言,一是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短缺。目前,广州在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选等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方面,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相比,差距明显。

  二是人才投入相对不足。虽然广州市今年出台了“1+4”产业领军人才集聚政策文件,年度人才投入预算也达到了7亿元,但是和深圳、苏州、杭州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深圳今年上半年出台了81条人才政策,整个人才经费及配套年度投入达到44亿元。杭州、宁波的人才新政中,配套的人才投入经费也达到10亿元。”

联系我们9:00-20:00

扫描立凡微信
了解更多优惠

版权所有:广州立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14031285号 Powered vancheer
商标免费查询
专业顾问人工查询,结果分析更精准。
  • 商标类别:
  • *商标名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QQ: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807-8322